学宫 书院 公馆
学宫

揭阳学宫又称“孔庙”、“文庙”、“红学”。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,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。
距今已有876年的历史。现存总面积20020平方米,是全国现存的最大规模府、县级孔庙,仅小于山东曲阜孔庙位居第二位,在同类古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。在华南地区则可称冠。作为封建社会揭阳的唯一官学,学宫肩负着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。揭阳学宫自宋至清培育了众多的优秀人才,为揭阳赢得“文化之乡”美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。但由于历史上的兵燹天灾,文革期间的拆毁、改建,使揭阳学宫整体呈现破旧、局部濒危状态。
(from:百度百科)
【揭阳学宫】在揭阳榕城镇韩祠路口东侧。始建南宋绍兴十年(1140),历经几次毁后重修,至清光绪二年(1876)重修,遂为清代风格建筑。有照壁、棂星门、泮池、大成门、大成殿、东西庑、东
西斋、明伦堂、尊经阁(已拆除)。采用中轴线布局,高台基堂殿式斗拱结构,造型雄伟,结构严谨。
【海阳县学宫】在潮州市昌黎路西段。始建于宋,明洪武二年(1369)重建,明清时屡有修葺增建,今仅大成殿保留明代建筑风格,为宫殿式木、灰、沙、石砖结构,宽5间27.85米,进深23.3米,抬梁式屋架,斗拱重檐,古朴典雅。
【三饶孔庙】在饶平三饶镇。始建明成化十四年(1478)。有大成门殿、东西庑,正堂有孔子石雕像。
【普宁学宫】在普宁洪阳镇。明万历三年(1575)始建,清康熙六十年(1721)大修。面积2262平方米。有照壁、棂星门,
泮池,大成门、两庑、庭院、庭院、大成殿、后院与崇圣祠等,建筑风格庄重,古朴大方。
书院

广东潮州共有四大书院,分别是韩山书院、金山书院、瑞光书院、琴峰书院。韩山书院建于宋元祐五年(1090),为知州王涤所建,匾为“昌黎伯庙”,祀韩愈。金山书院,清光绪三年(1877)总兵方燿拨款令绅士郭廷集就城北周濂溪祠旧址改建,为潮州府九县生员肄业之所。瑞光书院,清乾隆十二年(1747)海防同知陆镛、知县万承式及乡绅倡建于城东九十里之瑞光台(今黄冈凤江南岸),故名“瑞光”。琴峰书院,清雍正间建社学于三饶镇大金山东麓。
(from:百度百科)
【棉城东山书院】在潮阳棉城东。明隆庆六年(1572)在原东岩庙旧址改建为韩祠。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)增建厢房60余间,并改称东山书院。
【黄冈瑞光书院】在饶平黄冈镇凤江河南岸。明天启年间建瑞光台,清乾隆年间扩建瑞光书院。系方形寨围式,占地约10亩,四周平房连接,中间是大厅堂。堂后为耸立三层八梭形的瑞光台。
【冠山书院】在澄海上华镇神山北边。明隆庆年间建。天启五年(1625)重修。单层歇山顶土木结构。
【绿波书院】在澄海莲下镇虎丘山南麓,建于明嘉靖年间,面积约400平方米,后坍塌,改建成许氏宗祠,仍为书院格局。
【五经富云岭斋】在揭西五经富镇公路旁。俗称大书斋,清康熙年间建。因办学显名,其地也名五经富(五经为儒学经典)。
【棉湖鸿溪书院】在揭西棉湖镇。清乾隆七年(1742)建,同治十一年(1872)改建,易名兴道书院。
【洪阳昆岗书院】在普宁洪阳镇。初建于清雍正八年(1730),乾隆八年(1743)拓建。有门楼、蕴玉堂、琢玉轩及厢房27间。
【三饶琴峰书院】在饶平三饶镇琴峰山东南麓。始建于清乾隆二年(1737)。依山而建,前厅及两廊为二层楼房,称雨化楼书院左有义举祠,右有三公庙,祀孔夫子、关帝君、岳武穆塑像。
【钱东乙峰书院】在饶平钱东镇东南侧。清乾隆年间建。面积约1300平方米。三进祠堂式平房,左右两通巷。
五经富三近轩书院】在揭西五经富镇东石印村。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建。设计小巧雅致。
【海门莲峰书院】在潮阳海门镇莲花峰东侧。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)为纪念宋丞相文天祥和元隐士张鲁庵而建,称忠贤祠。清道光四年(1824)扩建为莲峰书院。三厅二天井,原为土木砖瓦结构,现重修改为钢筋水泥盖顶,仍供奉文天祥、张鲁庵塑像。
【三都书院】在普宁占陇镇下村与玉溪村交界处。清道光十年(1830)建,同治十年(1871)方耀主持重修。为方形建筑群,由主座、左右两排厢房及后厢房组成,面积约2100平方米。现为占陇镇三都联中校舍。
【峡山六都书院】在潮阳峡山镇蝴蝶山南坡。清同治十二年(1873)方耀以清乡“罚款兴学”为名建,以后多次扩建。民国9年(1920)更名六都中学。
【蓬砂书院及方公讲院】在澄海外砂镇蓬中村。清代潮州总兵方耀建。二院相连,三进硬山顶祠堂式建筑,面积2046平方米。一二进为书院,三进为讲院,原有方耀武甲坐相。
公馆

【六邑会馆】在汕头市商平路。初建于清同治六年(1867),光绪三年(1877)重修,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建。潮汕6县合建。前院有拜亭供妈祖神位,对面有戏台(已作民居)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立石界碑刻“直至海心深流”。民国期间曾为汕头市商务总会会址。1984年失修部分倒塌,拆除后重建为校舍。
【潮剧老玉堂春戏馆】在揭西东园镇东园村后畔园。清同治初创办潮剧老玉堂春戏班,把将军第书楼改为戏馆。为三进式建筑,有大厅、天井、小花园、假山,还有档杉木结构小阁楼,名为望月楼。
【潮州外江戏梨园公所】在潮州市上水门街头。清光绪年间建。系潮州外江戏班和潮音班艺人集会场所。三进式精致建筑,屋脊装饰嵌瓷,门楼镶嵌有精美石雕方肚,大门浮刻“外江戏梨园公所”。现存碑刻7块。
【英国领事馆】在汕头市石海旁路5号。始建于清咸丰十年(1860)。面积997平方米。有主楼和附属建筑物。主楼系砖木结构,最高处3层,两侧2层,地下墙体为石砖,二、三楼为青砖,楼面铺硬木。附属建筑物被改建为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。
【棉湖古戏台】在揭西棉湖保生大帝庙对面。清末年间建。亭阁式二进建筑,上盖琉璃绿瓦,雕梁画栋。